(1)平
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~50m,池宽多为5~10m,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,多为2.5~3.0m。为保证水流在
池内的均匀分布,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:1,长深比为8~12。
(3)平流式沉淀池作 为初沉池时,表面负荷为1~3m3/(m·h),水平流速为7mm/s;作为二沉池时,水平流速为5mm/s。
(4)人口要有整流措 施,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(板)式、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、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 流一穿孔整流墙(板)组合式等四种。使用穿孔整流墙(板)式时,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%~20%,孔 口处流速为0.15~0.2m/s,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。
(5)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,高出水面0.1~0.15m。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
于0.25m,一般为0.5~1.0m;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.3~0.4m。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.5~1.0m,出口处
挡板距出水堰板0.25~0.5m。
(7)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 缓冲层高度为0.5m,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.3m。
竖流式沉淀池池体为圆形或方形,污水从中心管的进口进人池中,通过反射板的拦 阻向四周分布于整个水平断面上,缓慢向上流动。沉降速度大于水流上升速度的悬浮颗粒下沉到污泥斗中,上清液则 由池顶四周的出水堰口溢流到池外。
竖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:
(2)水流在竖流式沉淀池内的上升流速为0.5~1.0mm/s
,沉淀时间为l~1.5h。中心管内的流速一一般应大于100mm/s,其下出口处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。反射板板底距泥
面至少0.3m,喇叭口直径及高度均为中心管直径的1.35倍,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.3倍,反射板表面与水平
面的倾角为17。
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的进水管 悬吊在桥架下或埋设在池体底板混凝土中,污水首先进人池体的中心管内,然后在进入沉淀池时,经过中心管周围的 整流板整流后均匀地向四周辐射流动,上清液经过设在沉淀池四周的出水堰溢流而出,污泥沉降到池底,由刮泥机或 刮吸泥机刮到沉淀池中心的集泥斗,再用重力或泵抽吸排出。
周边进水辐流式沉淀池进水渠布置在沉淀池四周,上清液经过设在沉淀池四周或中 间的出水堰溢流而出,污泥的排出方式与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相同。
辐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
(1)圆池的直径或方
池的边长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~12,池子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6m,可达100m。池底坡度一般为0.05~0.
10。
(4)当池径小于20m时,一般采用
中心传动的刮泥机,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。当池径大于20m时,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,其驱动装
置设在桁架的外缘。
(6)出水堰前应设置浮渣挡板,
浮渣用装在刮泥机桁架一侧的浮渣刮板收集。
常用斜板(管)沉淀池的进水从斜板(管)层的下部进入后,由下向上.流经斜板(管)
,悬浮颗粒沉降在斜板(管)底面,在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自行下滑至集泥斗由穿孔管排出池外,上清液则在沉淀池水面
由穿孔管收集或由三角堰溢流而出。斜板(管)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:
(2)斜
板上端应向沉淀池进水端方向倾斜安装。为防止水流短路,在池壁与斜板的间隙处应装设阻流挡板。
(4)斜板(管)沉淀池一般采用集泥斗收集污泥后靠重力排泥
,每日排泥l~2次,或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排泥的频率,甚至连续排泥。
(6)斜
板(管)沉淀池必须设置冲洗斜板(管)的设施,冲洗可以在检修或临时停运时放空沉淀池,用高压水对斜板(管)内积存
的污泥彻底冲刷和清洗,防止污泥堵塞斜板(管)、影响沉淀效果。
相关热词搜索:
上一篇:
污水处理中污泥沉降比(SV)在污水处理中的正确运用!
下一篇:【重庆污水处理设备】污水处理中提高进水BOD!三部委印发
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!